首頁> 通信> 正文

以研發為破局關鍵的華為或將再創絕地反擊的奇跡

睿財經 發布時間: 2023-02-02 08:41:49 評論數 0 閱讀量: 2.87w

睿財經訊(文/周鑫)2022年9月,華為Mate 50系列強勢回歸,一機難求的盛況再現。這標志著華為在經歷了2020年開始的兩年寒冬后依舊保持著自己高端產品的身份,甚至贏得了眾多國際企業的刮目相看。

但是,邁出這一步的華為,面臨的將會是更多、更關鍵、更緊迫的“世界級考驗”。同時,也將繼續面臨一家中國公司在國際化過程與國際對手間以一對多的復雜博弈。甚至,我們可以理性推測,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華為或將再創絕地反擊的奇跡。

寒冬之下華為困難重重

自2020年起,疫情和宏觀經濟下行對消費市場形成了猛烈沖擊, 智能手機市場同樣進入下行的寒冬,華為終端業務正式進入“過冬”階段。連續三輪的不公正制裁,讓原本蒸蒸日上的業務受到了巨大的影響:芯片生產困難,供應鏈受限,大量供應伙伴合作停止;高端市場份額快速被友商蠶食,終端業務收入銳減;兄弟品牌榮耀為了搏一條活路,只能忍痛出走……

在這種極端的困難時期,2020年,哪怕華為Mate 40系列仍然如期而至, Mate40也是華為傾盡心血、搭載華為芯片設計的巔峰之作。余承東甚至還在發布會里說出這番說話:“我們正在經歷美國政府的第三輪禁令,這一禁令極不公正,導致我們處境艱難……不管處理多么艱難,我們都承諾持續展開技術創新,將最佳的技術和創新帶給消費者?!比匀粺o法挽回芯片缺失造成的頹勢。甚至由于美國的禁令,沒有任何芯片代工廠能夠幫華為代工麒麟芯片。于是在堅持了2年多時間后,華為麒麟芯片暫時曲終,市場也暫時歸零。

在2021年,因為接連不斷地外部壓力和制裁的影響,華為Mate系列一年一度的發布節奏,首度“斷更”,這也是Mate系列10年來首次缺席高端旗艦市場。這一事件的直接影響,便是大量的高端旗艦用戶因此流入蘋果陣營。據CounterPoint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在2022年第二季度達到了十年來的歷史最低點,盡管三季度有小幅回升,仍然難以拯救同比下滑的局面,華為2022年占比甚至下滑到個位數(7.9%)。

Mate50讓華為銷量有所回溫

不過,在2022年9月,在Mate 50系列強勢回歸開啟首銷后,一機難求的盛況再現。

華為Mate50系列搭載了“向上捅破天”的北斗衛星消息技術、可變光圈技術以及4G增強技術等。而且,華為Mate50系列還有昆侖玻璃、超級中轉站、聚能泵等技術,大大提升了手機的功能性。在這些創新技術的支持下,華為Mate50系列熱銷火爆。

2022年9月21日全渠道發售當天,在線上平臺,華為Mate50系列熱銷機型10秒內售罄。當晚,京東平臺上的華為Mate 50系列各版本均已售罄。與此同時,在線下渠道,Mate 50 RS保時捷版512GB甚至被加價至21000元,溢價超8000元,這種數碼產品被追捧,甚至產生溢價的能力,也正宣告了華為品牌的強大號召力。Mate系列絕地反擊,已有重回巔峰之勢。

IDC發布的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三季度報告顯示,盡管大盤同比仍然在下滑,但得益于iPhone14系列及華為Mate 50系列的回歸,三季度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難得地實現了環比增長6.0%。Canalys則認為,華為Mate系列的回歸,對于致力于投入高端的廠商來說,將成為一次降維打擊。

比較有意思的是,在華為Mate50系列獲得巨大成功的同時,但蘋果iPhone14系列的銷量卻出現了意外,庫克主動降低薪資??梢?,華為手機依舊擁有沖擊高端手機市場的能力。

一旦美國制裁加重,華為能否戰略破局?

在Mate 50系列的熱賣的幫助下,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早前在2023年新年致辭中表示,華為終端業務下行趨勢終于放緩,預計全年實現銷售收入6369億人民幣,與去年基本持平。因此,華為手機的銷量繼續增加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然而,在華為手機被打壓的兩年,由于美國制裁的不斷加重,華為的處理器選擇開始遭到限制。受到美國政府的影響,臺積電沒有辦法繼續幫華為代工麒麟芯片,庫存的麒麟9000系列芯片基本算是用一片少一片,麒麟芯片已經可以說正在慢慢消失。雪上加霜的是,近日據環球時報微博稍早前援引美國彭博社報道,有知情人士透露美國政府正在考慮切斷美國供應商與中國華為公司之間的所有聯系,禁止包括英特爾和高通在內的美國供應商向華為提供任何產品。

報道稱,美國一些官員向拜登政府提出了這一建議,若這項政策獲得通過,所有美國供應商向華為供貨的許可證申請都將被拒絕。

憑借著在芯片產業鏈上的絕對領先地位,美國政府連續三年的四次“卡脖子”,對于絕大多數企業而言,已等于直接宣告了死刑。但華為從一開始便選擇了正面硬碰,也是全球迄今為止被一個國家多次制裁依然屹立不倒的民營企業。這其中的魄力、經營理念以及管理模式值得所有中國企業奉為圭臬,深入學習。但換個角度而言,華為的屹立不倒必然會迎來美國政府的第五輪制裁,制裁也會成為新常態,而華為破局的關鍵原因唯有使用屬于中國自己的芯片。

不過,早先華為就已經多年持續高額的研發投入。據《歐盟工業研發投資記分牌》顯示,2022年華為以190億歐元(約1409億元人民幣)的研發投入位列世界第四。事實上,華為每年都會把10%以上營收作為研發投入。2021年處在寒冬期的華為研發投入更是高達1427億人民幣,占比達總營收的22.4%。

由此,可以看出研發是華為的底線,在制裁常態化下更是需要不斷研發創新來維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未來也將是逆風翻盤的關鍵。

正如余承東一直強調的那樣,創新技術來之不易,“別人能做到為什么我們做不到?”、“如果這次不成功,我們(整個業務)基本上就廢掉了,我們不能等死?!庇喑袞|所講的這些話無不向我們反映出,華為立志研發出專屬于中國的、不受外國轄制的芯片的決心。我們也可以懷有期待的猜想,今年下半年華為或將解決芯片和系統的問題,繼續創造轉危為安的奇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為新媒體平臺“驅動號”用戶上傳并發布,該內容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驅動號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全部評論 {{total}}

549 文章數量

2393.68w+ 閱讀量

老熟在线
  • <bdo id="osoqs"></bdo>
    <table id="osoqs"><noscript id="osoqs"></noscript></table>
  • <td id="osoqs"></td>
    <bdo id="osoqs"><center id="osoqs"></center></b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