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人工智能》中,導演講述了一個仿人機器人的童話,而現實中卻有更多人懷著讓童話進入生活的夢想。
來源:《人工智能》
從1946年世界上第一臺通用電子計算機誕生,到1972年早稻田大學教授加藤一郎發布全球第一臺具備動態平衡能力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Wabot-1,人形機器人就此走上高速發展的道路。
2022年10月,馬斯克的人形機器人“擎天柱”引起眾多關注。而僅僅4個月后,中國的“人形機器人第一股”也即將誕生。
成立于2012年的深圳市優必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優必選科技”)是我國開發真人尺寸人形機器人的頭部企業。1月31日,優必選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說明書,擬主板掛牌上市,國泰君安國際擔任獨家保薦人。
優必選科技Walker X
數十年來,電子計算機一直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引擎”,而放眼未來,人工智能或許會成為推動社會前進的“新引擎”。在我國新基建七大領域中,智能機器人更是被列為重要建設項目之一。
優必選科技的上市,是中國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公司逐夢時代浪潮的一個縮影。而參與中國人工智能前沿硬科技創新的公司登陸資本市場,更是“讓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的前奏曲。
“沖向巔峰”:開拓者與重研發
成立11年,優必選科技第一次“登臺亮相”是2016年的央視春晚。2016年,優必選科技研發的540臺Alpha 1S機器人為孫楠伴舞《沖向巔峰》,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
事實上,Alpha機器人只是優必選科技多款智能機器人產品之一。作為一家集人工智能和人形機器人研發、制造和銷售為一體的高科技創新企業,優必選科技以人形機器人全棧技術為“主干”,打造了廣泛的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
在人形機器人的探索上,優必選科技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按照Frost & Sullivan的評價,優必選科技是中國首家推出商業化雙足真人尺寸人形機器人的公司,并且是全球首家將雙足真人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萬美元以下的公司。
成本的降低是商業化的凱歌。自2017年起,這家走進大眾視野的機器人公司成功將他們的機器人及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教育領域以實現商業化。
縱觀其商業化進程:2016年,優必選科技推出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設備;2017年,推出智能教育機器人及通用服務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2020年,推出智能物流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2022年,推出智能康養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
企業級機器人和消費級機器人兩開花,截至2022年9月30日,優必選科技已服務全球40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近1000家企業客戶,共售出50萬臺機器人。
長期以來,商業化落地是硬科技公司的必答題,而優必選科技已經給出了自己的回應。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首九個月,優必選科技營業收入分別達7.4億、8.17億以及5.29億。
優必選科技的商業化成績離不開對研發的重視。招股書顯示,2020年、2021年以及2022年前9個月,優必選研發開支分別為4.29億元、5.17億元、3.25億元,研發成本分別占該年總收入的57.9%、63.3%以及61.4%。
長期的高研發投入換得了回報。成立至今,優必選科技全棧技術能力已積累超1500項專利,其中超300項海外專利,成為中國第一大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供應商。
同樣,這種對研發的專注也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認可。自2013年開啟Pro-A輪融資以來,優必選科技完成了14輪融資,參與投資的機構包括騰訊、啟明創明、工商銀行、鼎暉投資、科大訊飛、泰國正大、海爾、澳洲電信、居然之家、民生證券、中信金石、民銀國際、中廣核、松禾資本等多家知名企業和投資機構。
其中,騰訊控股持有優必選科技6.48%的股份,為第一大機構股東。騰訊不僅投資了優必選科技,還在人形機器人領域與這家公司展開深入合作,一起打造了數款人形機器人產品。
經過多輪融資,優必選科技已經成為人形機器人賽道最亮眼的獨角獸。如今,即將成為上市公司的優必選科技,承載著中國智能機器人行業的夢想與初心。
走向未來:把科技的價值注入絢爛的畫布
近年來,隨著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機器人賽道的增長曲線劃出了一條向上的優美軌跡。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自2021年至2026年,全球及中國的智能服務機器人解決方案市場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分別以25.0%及27.2%的復合年增長率由221億美元及人民幣467億元增至676億美元及人民幣1558億元。
市場快速增長的背后,是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勞動力問題日益加深。談及為何研發機器人,馬斯克多次強調,人類文明所面臨的最大風險之一就是人力短缺,人類更應將精力放在腦力勞動而不是體力勞動上。擎天柱人形機器人的出現其實就是為了將人類從簡單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人口問題正在推動著社會走向又一次生產力革新。促進生產力升級,實現降本增效的目標,也讓越來越多行業開始擁抱智能機器人。比如,優必選科技的Walker機器人已經在特定的場景下提供專業服務,包括機場、銀行、科技館以及高端酒店等場景。
目前,優必選科技已經實現了多領域的商業布局。其中,商業化較早、較為成熟的人工智能教育業務已經撐起優必選科技過半營收,而且越來越多場景的智能機器人使用率都在提升。
不斷拓展的應用場景意味著,優必選科技的收入結構則趨于多元化。從2020年到2021年,優必選科技來自物流智能機器人產品及解決方案的收入同比增長1402.4%;來自通用服務智能機器人的銷售額則同比增加113.2%;來自消費級機器人及其他智能硬件設備產生的收入在2022年前九個月實現了超87.1%的同比增幅。
最重要的是,優必選科技重視人形機器人研發符合未來的發展方向。
相比異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對準人類的社會,應用場景更加通用,有望打破工廠、商用和家用的壁壘,成為更高效率的勞動力。
隨著優必選科技將雙足真人尺寸人形機器人的成本降低至10萬美元以內,各類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開始加速。比如,相比于過去波士頓動力以及本田ASIMO生產的機器人,特斯拉去年10月推出的“擎天柱”最大亮點就是價格偏低,而國內也有小米等企業參與人形機器人的研發制造。
越來越多科技企業參與推動人形機器人的商業化,人形機器人的“用工潮”即將成為現實。據麥肯錫報告,到2030年,全球約有4億個工作崗位將被自動化機器人取代,按20%滲透率測算,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空間可達12萬-16萬億元。
這種趨勢下,智能機器人成為“新基建”重要建設項目之一,表明國家對發展該領域的重視。
對此,周劍曾經表示:“智能機器人是新基建的新載體,優必選科技以智能機器人為載體,人工智能技術為核心,打造‘硬件+軟件+服務+內容’的智能服務生態圈,推動經濟、社會的智能化升級?!?/p>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正如經濟學家任澤平所說,從科技發展方向看,從日不落帝國到美元霸權,不論英國、法國、德國、日本、美國,無一不是依靠抓住某次關鍵的產業革命機遇而成功崛起,最終成為世界的科技與經濟中心。
在這一次生產力革新中,中國正站在舞臺的中央。而作為國內人形機器人領域的開拓者,優必選科技前進路上必然背負著重重壓力。但是,也因為這些壓力的存在,才讓其取得的成績沒有水分。
最后,借用電影《一代宗師》里的一句話:“功夫是什么?就是時間?!蔽ㄓ心托呐c專注的打磨,才能結出豐碩的科技果實。智能機器人時代一定會到來,至于誰會站在這個行業最耀眼的位置?時間會給我們答案。
759 文章數量
3183.78w+ 閱讀量